水生毒性化學物質通過水生環境暴露會對自然水體中的魚類、溞類和藻類等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甚至中毒死亡。水質毒性分為急性水生毒性和慢性水生毒性。急性水質毒性指一種物質對水中短期暴露的生物造成傷害的固有性質;慢性水質毒性指一種物質在根據生物生命周期確定的水生暴露期間,對水生生物造成有害效應的固有性質。
水質毒性涉及的術語含義:
(1)半數致死濃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指經統計學處理得出引起50%受試生物死亡的濃度計算值。
(2)半數效應濃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 , EC50):指經統計學處理得出引起(a)50%受試生物發生有害反應;或者(b)生物的生長或生長率減少50%的一種物質濃度。
(3)半數效應濃度(藻類生長率)[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 for growth rate (algae) ,ErC50]:指在特定時間內,與對照組樣品相比較,會造成藻類細胞生長率減少50%一種物質的濃度。
(4)無可見效應濃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 NOEC):指恰好低于產生統計學上明顯有害效應的最低試驗濃度。與對照組相比較,NOEC不會產生可觀察到的有害效應。
(5)生物富集系數(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CF):指達到穩定狀態時,一種物質在水生生物中的濃度與該物質在周圍水介質中濃度的比值。
(6)辛醇/水分配系數(Kow):指在穩定狀態下,一種物質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與該物質在水中溶解度的比值。該系數值常以對數形式表示(logKow)。
(7)降解半衰期(Degradation time 50, DT50)或者半衰期(Half-life, t1/2):指由于生物降解或非生物分解的結果,一種物質在環境介質中的濃度減少50%所需要的時間。
水質毒性判定標準:
本文網址:http://www.ykwlhg.com/hynews/437.html